[留学相关] 差点被哈马斯炸死的我,最后去了LSE(1)

[复制链接]
查看285 | 回复1 | 2025-2-13 05: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eg
2.jpeg
3.jpeg
4.jpeg
最近看到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突然回想起10年前那段一波三折的留学经历。我差点因为袭击失去了生命,但最终,我不仅活了下来,还如愿进入了LSE。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我如何应对逆境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决策与坚持的真实写照。
【疯了!这个人是个疯子!】
那时我计划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但突如其来的家庭危机让我不得不放弃这份机会。家庭企业濒临破产,债务如山,我的妈妈只能把原本的学费拿去偿还债务。虽然内心有些不甘,但我还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美国,选择以色列。不少人问我,为什么不选择英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我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申请到华威、悉尼等学校,但我选择了一个最冷门选择——以色列的巴伊兰大学。我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以色列的教育质量与美国相似,很多教授都有美国大学的背景,教学质量差不太多;以色列的学费远低于欧美,学费减免三分之二,我得到了奖学金,学费大大减少;我选择了双学位(传播学和政治学),特别是想去互联网公司和媒体行业工作,也能在未来多一个选择。于是,我带着不舍的遗憾和家人朋友的不解,踏上了前往以色列的留学之路。
【无语到极点的学校行政管理】
刚到以色列的第一天,我就被学校的管理问题震惊了。宿舍没有安排好,我连校园都进不去。一路上拖着沉重的行李,找了好久才住进了一家酒店,第二天只能自己摸索,买泡面,办电话卡,甚至因为租房合同问题无法开银行卡。即便如此,我依旧没有放弃。我上课时,班上几乎全是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同学,我是唯一的中国人。加上学校的希伯来语要求,让我几乎要崩溃,但我咬紧牙关,坚持每天早起学习,每天早上6点从B站自学希伯来语,每天跟房东老太太练习,渐渐地,我适应了希伯来语。
【第一次与“哈马斯”擦肩而过】
大概是17年的12月,我在一次前往耶路撒冷的采编任务后,我遇到了一起恐怖袭击。就在我乘坐的公交车站附近发生了伤人事件,哈马斯宣称对袭击负责。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身边的危险从未远离。虽说当时我没有受伤,但那一刹那,我才意识到战争的阴影是那么的真实,生活中的每一分平安都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我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次遇见“哈马斯”的袭击,也会听到非纪念日期间响起防空警报。
       
       
匿名 匿名| 2025-2-13 06:03:31
已经来以色列快3周了,这边的读博氛围非常放松,自由度很高。没有日常签到一说,几点来都没事,不来也没人管,随时发个邮件通知导师就可以请长假。组会开的也很随意学校全方面保证学生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就连选个课,害怕你没选上,一天都有好几个工作人员发邮件提醒你…每个课题组还会配个实验室管理员,新生刚来,会手把手带实验。这边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和国内比更平等,叫导师都可以直呼其名。        中国学生刚开始来这儿可能会受不了毕竟在国内长期处在压力山大的科研环境下,来这一开始会有太过放松的罪过感,但时间长了也被同化了但是如果想按时毕业,还是不能放松啊,要不然工作做不够很容易延毕。        不同的科研环境有不同优势,在中国可以学习很多技能,发表很多文章,但同时可能会遭受来自导师的精神折磨和压力,被很多杂事缠身。这边呢,就是玩够了学,学够了玩,效率可能比较高,杂事少,读博已经够辛苦,至少不用经历外界给予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折磨;奖学金也比较可观。而且以色列高校每年发表3大顶刊的数量并不少,研究精而深。缺点是发表文章的数量不高和延毕概率高。如果只想拿个博士学位不想进高校,建议出国读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主题

0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